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推荐8篇】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精选8篇)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1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一共有3道。最内侧的是紫禁城,现在保存完好。最外侧的城墙,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拆除,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线。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一道城墙,称为皇城,这道城墙于上个世纪初被拆除以后逐渐被人们遗忘,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20__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上建立皇城根遗址公园。20__年9月11日该公园建成开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宽29米,长2.8公里,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在这个开放式的街心公园里种植了数千棵各种树木、3万多株花卉和灌木,在市中心形成了一条浓郁的绿化带。在公园中设置了10处阶梯式喷泉和3处原城墙实物展示,还有数十处城市雕塑小品和休闲建筑。
智慧的构思,巧妙的设计,精心的雕琢,使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与古城的历史、文化、环境隽永和谐,颇具特色。
虚实意境公园是在皇城墙遗址上建设起来的。皇城根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地名,皇城墙在上个世纪初被夷平而鲜为人知。皇城墙的复建采取了虚实的构思,作为标志性的一段皇城墙长约200余米,它按照文献记载,墙底六尺、上宽五尺二寸、高一丈八尺。还用上了民间收集的明代“大城墙”砖灌浆密砌,外立面刷红,顶盖金黄琉璃瓦,使500年前明皇城墙在这里现身。而城墙的两端都呈残垣状,并从视线中隐去。当人们看到了皇城墙的原形并知道了它的概况和走向时,皇城墙已经在这虚实的意境中绵延伸展。
园城相映置身园中你会有漫步古城的感觉。园内的小景、花坛、亭廊、雕塑都以公园两侧的灰色民居群落为衬景。这里是北京皇城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安祥平和的古城遗风拂面而来。
在园中你可以放眼远眺,而不被楼宇阻隔,许多地方可以依稀看到古城平缓优美的天际线,以及古城与朝晖、晚霞、彩云、薄雾变化无穷的美景。而遗址公园更象一道碧翠彩屏,为古城增添了靓丽的风景。
时空隧道2.3公里的带状公园犹如一条500年的时空隧道。这道古都皇城,西为紫禁城、太庙、社稷陵、景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线聚集着欧美同学会、原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法大学旧址、皇城三眼井四合院保护区等众多历史、人文纪念地,东临北京金街王府井商业区。在游览遗址公园时你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体验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时空交替转换,这在城市公园中极为少见,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都市庭园投资8亿元建设的遗址公园,是一个无门、无墙、无栏杆的开放或开放式公园。而这里的建筑、景观、设施、服务都是一流的,是赏美景、看古城、读历史、品京味的好去处。最高兴的要算附近的老百姓,他们亲切地称这是“咱们胡同口四合院前的庭园”。的确在大小取灯、翠花、东厂胡同一带,公园与民居仅一步之遥,邻居们都在公园里见面拉家常。爱花鸟的在家门种上自己喜欢的牵牛、鸡冠花,把鸟笼挂在公园的树枝上,与游客共享鸟语花香。那些戏迷票友们更是聚在一起吹拉弹唱,陶然自乐。京城民俗民间的艺人们也常来献上京味十足的绝活,这里成了老百姓的乐园。
古城“氧吧”遗址公园的7.4公顷园地几乎全部种植了花草树木。在建园过程中特地保护了数十棵古榆、国槐,又遍植了青松、银杏、翠柏、绿竹、丁香等近30种高大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有常青、落叶树种的搭配,以及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使公园三季赏花、四季常青,色彩斑斓。据测算这块园林每天可产生6万升氧气,每年可涵养一万吨雨水,被誉为古城“氧吧”。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2
身体好才是真的好,据官方统计北京人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改革开放前是60岁,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社会在发展,北京在发展,以前只有皇帝可以吃的,现在普通百姓也能吃上宫廷风味,以前皇帝可以穿的丝绸,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购买到了,以前皇帝带的玉石,对身体好,我们现在也一样可以购买到,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的药材以前专供皇室享用,尤其是慈禧西太后,常年服用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现在我们也一样可以买得到,还有皇家专用的景泰蓝观赏品都可以买得到,简单地说皇家吃的穿的玩的对身体好的,我们现在都可以办得到了,除了皇上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女人我们是办不到的。我们来到北京旅游,如果自己需要用到这些东西,或者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都是非常有face的,可以支持北京旅游业发展,也可以提高自己生活品味。说到品味,男人分6等,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下班回家老婆不在家,六等男人下班回家老婆身边有个他。女人可以分4等,一等美女漂洋过海,二等美女深圳珠海,三等美女北京上海,四等美女在家等待。
那么我们北京平时怎么称呼美女的呢?年龄比你大的叫姐,老年的叫大妈,年龄比你小的叫姑娘。称呼男性一般都叫哥,老年的叫大爷。小孩统称小朋友。但是纯北京人,也就是老北京,管姑娘不叫姑娘,叫小妞儿。管美女不叫美女,叫蜜儿。管他不叫他,叫丫。管你不叫你,叫您内。管女人不叫女人,叫娘们儿。管男人不叫男人,叫爷们儿。管朋友不叫朋友,叫瓷器。管情人不叫情人,叫傍尖儿。管小女孩不叫小女孩,叫丫头片子。
这是北京的称呼,天津的称呼更特别,比如说:有喊姐姐的,没有喊妹妹的,反正无论你多大,哪怕只有十几岁,也可能会有50或60岁的人称呼你姐姐,而不是妹妹。有喊大哥的,没有喊兄弟或老弟的,即使是上了年纪的奶奶也会称呼20几岁的小伙子为大哥,但不会称呼兄弟的。有喊伯伯(bai)的,却没有喊叔叔的,就是说不管你的父亲在家排行第几,你都要称呼他其他的兄弟为伯伯,父亲的弟弟也不叫叔叔。总之,基本都是往大了喊,这就是天津的称呼,天津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节假日北京人也会开着车去那里度假。天津离北京一百多公里,全程高速也就二个多小时能到天津,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花很少的车费就可以顺便多玩一个城市。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3
各位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面积达到了44万平方米,而且北京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就是以广场的经纬度(东经:116°23′17〃,北纬:39°54′27〃)来确定的,。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一直注视着北京自古至今的历史变革。在明代,这里曾叫做承天门广场,出现了T型广场,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清代的时候才改为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在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门广场成了最好的群众运动集结地,著名的五四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等等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而在这里最著名的事件,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在1949.10.1的开国大典,当时这里聚集了30万人,共同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解放以后,将T型广场拆除,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大型建筑。而在76年,主席去世后,在原来中华门的位置上建立起了主席纪念堂,从而形成了广场今天的建筑格局。而在国庆50周年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整修,使广场更加美丽壮观整洁。各位一定很向往我所描述的天安门广场,没有关系,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
明代永乐年间,这里叫做承天门,只是一个木牌坊,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可是明代的时候被烧毁了,后来修建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城楼,真正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毁了。而在清顺治年间,重修城楼以后,改名为天安门,将另外的三个皇城门儿都改名为带安字的,将故宫三大殿都改名为带和字的,体现了内和外安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的城楼,它由城基、城台、城楼三个部分组成。基座是汉白玉须弥座,这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基座,高1.59米。城台高14.6米。而城楼重檐歇山顶,这也是当时殿宇屋顶的最高等级。整座建筑高33.7米,在70年重修后,升高了一米。
这座建筑等级非常高的城楼,它的作用也同样非常重要。明清时候,凡是遇到国家大典,都要在城楼上举行“金凤颁诏”的仪式,(就是颁诏时,在城楼正中堞口设宣诏台。宣诏后,用黄丝线机上一只木雕金凤,金凤口中衔着诏书顺墙而下,礼部官员用朵云盘接住,然后放入龙亭,颂到礼部,随后颁布天下。)而且每当皇帝出宫祭祀的时候,这里是必经之路。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时刻也是这里产生的,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并且亲自生气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城楼上挂的主席画像,在每年国庆之前都要更换一次。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4
在天安门城楼前面的这一条河,被称为金水河。那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金水河呢?因为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而在阴阳五行中,西属金,北属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汉白玉桥,就是金水桥。其中最旁边的这两座桥叫做公生桥,分别对应着太庙和社稷坛,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而中间的这座是御路桥,是皇帝皇后专用的,它旁边的两座是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边的两座是品级桥,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通过。
在金水桥前面,左右各有一个石狮子。左边的是雄师,右边的是雌狮。我们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为雄师脚踩的是绣球,而雌狮则是幼狮。现在为了保护文物,这对狮子已经被围栏保护起来了。在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其实华表的原名叫做诽木,是皇帝为了表示自己能够采纳意见和接受意见而设立的,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华表。它的顶端的异兽叫做吼,北华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为了让皇帝出宫体察民情,而南端的 则叫望君归,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恋宫外的花花世界,应该及时回宫处理政务。
现在请大家向后转,在我们身后,就是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候,这里是成T字型的,中间是南北走向的御路,在御路两侧,建有千步廊,两边都有廊房110间,到了长安街南侧,在随着红墙向东西两侧延伸,有廊房34间,所以千步廊共有228间廊房。而在御路的最南端明代时是大明门,清朝则改为大清门;东西两侧的门分别是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也分别称为龙门和虎门,因为在科考之后,黄榜在长安左门公布,考中的进士要从这里进入皇城,所以称之为龙门,而虎门的来由则是每年霜降以后,朝廷都要对犯人进行审查,而审定的犯人则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所以称为虎门。而订立这些,都是与五行有关。
在我国古代,有文东武西之说,所以在千步廊东西两侧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广场东侧,现在的历史博物馆一带,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职机关,而西侧,也就是人民大会堂一带,则是五军都督府和特务锦衣卫。为了方便这些官员进入皇城,所以就在龙门虎门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门,东公生门和西公生门。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5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广安门外30里的永定河上。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永定河原名“卢沟”,又名桑干河,为古漯水的一支。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至北京西郊东北角,流经芦师山之西。卢沟之名始自唐代。因其水混浊,又称作小黄河。其河水经常泛滥,河道迁徒不定,故又称无定河。清康熙20xx年疏浚后改名永定河,卢沟之名遂废。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大定20xx年(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连拱石桥。初名广利桥,后因永定河在清康熙37年(1698年)以前叫卢沟河,故改称卢沟桥。此桥始建于金世宗大定20xx年(1189年),落成于金章宗明昌33年(1192年)。800多年来,后世虽数度废兴,然其雄风浩气一仍其旧。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此游览后,惊奇万分,盛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国外称其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是一座英雄桥。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因横跨卢沟而名。卢沟桥一带,是燕地通往华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卢沟桥自古就是战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桥与夺桥之战不绝于史。在历史上,这座宏伟坚固的联拱石桥还担负着沟通长城内外、联系祖国各地的交通任务。明代赵宽《题卢沟晓月图》诗曰:“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长桥卧波鳌背耸,上有车马萧萧行。苍烟淡接平芜迥,沙际朦胧见人影。举头一望天宇高,残月苍苍在西岭。”诗中描绘了当年人们在鸡声残月中,车马萧萧、行人匆匆通过卢沟桥赶往京城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见,卢沟桥是京南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桥东不远即为旧宛平城。宛平县始建于明崇帧20xx年(1638年),曾名拱北城、拱极城,是明清两代守卫京都的重要门户。进入20世纪,在卢沟桥以北不远处又架起一座铁路桥,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经此全线通车。另外,卢沟桥地区还有两条铁路支线,一达北平、通县;一经丰台与北宁线相接。这样,卢沟桥地区就成为平汉、平绥、平津3条铁路线的汇合点,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6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东北部120公里的险关重镇古北口境内,此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离原北齐长城基础的明长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长城原貌的一段古长城。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构思新颖、形态各异,它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长城”。
综观司马台长城,可用“险、密、全、巧、奇”五字概括。险:司马台长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筑,蜿蜒曲折,惊险无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有险。天梯是单面墙长城,坡陡墙窄,最窄处不足半米,呈直梯壮沿山体上升,两侧更是陡峭悬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顶端,便是天桥,长不逾百米,宽只有一砖,约40厘米左右,两侧又是悬崖绝壁,令人不寒而栗,英雄气短,游客把这儿称作咫尺天涯。虽然名为天桥,但到这里的人们却都说:“过桥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可说是明长城中依山设险,险上加险的最险要地段之一。密:是司马台长城又一特点,两敌楼相距最近仅43.8米,最远600米,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间,若按当时明代筑长城的规定,每500米修敌楼一座的话,可见此段长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敌楼和城墙的建筑形式奇特多样。从外观来看,敌楼有单眼楼、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和五眼楼,有单层楼,上下相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它们均为空心敌楼,大小不一、形态组合各异,是按驻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以及地势险要程度分别来建造的。从内部结构来看,有砖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又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房间布局有“田”字、“井”字;楼顶变化多端,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覆斗顶;就连门窗也新颖别致,有边门、中间门、有砖券和石券,还有技艺精湛的雕花花岗岩石门。这是长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司马台长城东段的仙女楼和望京楼就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敌楼,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986米,为空心三眼楼,二层砖石结构。这里视野开阔,隐约可见北京城轮廓,故称望京楼。望京楼头,东观“雾灵积雪”、“蟠龙卧虎”、北看“燕山叠翠”、南瞧“水库明珠”、壮丽关山,尽收眼底。仙女楼是敌楼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树丛中,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达顶。内部用青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甬道,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网状的八角藻井,四边砌四个砖柱,游人在里面轻轻放歌便能发出悦耳的回音。门券上还有并蒂莲花浮雕,整个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此外、城墙的构造更是匠心独运,富于变化。因地形和军事上的需要,城墙又分为单边墙、双边墙和障墙,有砖砌、石砌及砖石混合砌,城墙上的箭孔疏密也从几十个直到上百个。巧:体现为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的障墙。而小天梯上的障墙,可谓登峰造极,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内从最顶上的障墙箭孔,一直可以通过所有障墙的射孔,到达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赞叹。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戌边将士苦战御敌的战争场面。奇:构筑在溶洞上的长城,洞与城的巧妙组合,在整个明长城中绝无仅有,令人称奇叫绝。
司马台长城虽以山势险陡、长城雄奇为主景,却不乏碧波荡漾、湖光帆影的优美环境,长城角下的鸳鸯湖赋予了这段长城以灵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凉爽的冷泉和冬季热气喷涌、水温常年在38℃的温泉汇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经东历夏,从不结冰。夏季里荡舟湖上,清风徐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司马台长城不仅有奇丽的风光,亦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今年来,在这段长城上发现了许多长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题名碑”,碑上记载着当年修建长城时的情况以及与建城有关的官员的名字,同时这里还发现几处城墙和敌楼上有带戳印文字的砖,上面刻的都是参加修建长城的军队名称和年代,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等等。长城砖上带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长城上也是及为少
见。在修复这段长城清基过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当年守城将士使用过的各种武器,其中有铁炮、石炮、铁镞铁铳、手雷、三眼铳。铁弹丸、火药勺等,还有守城战士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有锄头、铁铲、菜刀、铁灯碗等等,以上这些文物很珍贵,它为研究明代长城及明代历史提供了价值很高的事物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司马台长城则是这份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段长城,并满足广大中外游客更好地领略长城的风采,司马台长城景区一手抓文物保护工作,一手抓旅游开发建设,使司马台长城这一世界文化瑰宝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的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
司马台还为游客提供登城隐形索道、游览峡谷索桥、鸳鸯湖上泛舟、游泳、垂钓、住宿、小型会议、山寨野味等服务。6月举办司马台长城国际滑翔节、8月举办文化节、9月举办登城比赛。北京旅游景点导游词四
康西草原位于京郊延庆县八达岭长城西侧,有草场3.2万亩,为京都第一大草原。她西邻官厅水库,北依海坨山,自然景色沁心宜人,那绿色的原野、奔驰的骏马、雪白的蒙古包、嬉戏的牛羊,为康西草原增添了独特的蒙古风韵。
草原和湖畔上,生长着苜蓿、野菊等草类植物50余种,野兔、狐狸、田鼠等动物10余种,银鸥、野鸭、灰鹤等鸟类20种,并时有天鹅飞临。康西草原1997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康西草原气温恒低(年平均8.4摄氏度),湿润凉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这里有国内最大的国营骑乘跑马场;有专业性的马术俱乐部,专门进行马术、骑术教练;有国内较大的民族民俗度假村;还有较高档次的国际航空俱乐部。
康西草原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乡西侧、官厅水库之畔,是北京境内唯一的自然草原景观。草原随湖岸南北狭长,水流蜿蜒,绿草如茵。北郊是垂钓区,西北部是篝火区,南行有跑驼场、跑马场,再南为蒙古包区、帐篷区。这里的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游人可以策马扬鞭,感受游牧民族的豪迈激情;可以划船荡漾于湖光山色之中;可以垂钓,还可以下水嬉戏;夏季的夜晚是举办篝火晚会的良机。
晚间,有大型露天篝火舞场、KTV包间、独具特色的露天烧烤(自娱餐厅)。夏有草原观景、冬有冰雪狂欢,有供各界朋友喜庆娱乐的烟花爆竹燃放场。有国内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会员制俱乐部,为国内外宾朋、成功人士提供展示绅士风度、骑士风采的良好契机和环境。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7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首都机场高速公路,92年兴建,93年通车。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8公里,路基宽34.5米,双向6车道,两侧路边各有3米宽的紧急停车带,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120公里。起点叫三元桥,从三元桥用10分钟即到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引进国外的沥青改性技术,在普通沥青中掺和塑料或橡胶,改变沥青的高温和低温稳定性,使其在60℃高温下不软化、零下30℃低温下不脆裂,还能增强抗磨能力,降低噪音,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使用改性沥青,这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中是头一家。首都机场高速公路造价为1公里一亿元人民币,号称国门第一路,来中国来北京,不管你多大的官或者多平凡的人,坐飞机的话都要从这条高速进入北京。
通常我们说到北京了,到哪里才叫北京?官方规定到三环路就叫到北京了。我们的机场高速起点三元桥就是连接三环路的。什么叫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叫连中三元。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宫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17人能够连中三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那么状元是不是考试成绩最好哪个同学呢?其实不是,皇帝看哪个顺眼就钦点哪个是状元。你长得帅就是你了,你就是状元。所以并不是学得好就行的,不但要学得好还要长得好,一表人才才可以。那么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金融风暴后就业压力更加严峻,我们的大学生都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古代的状元为什么要有学识,还得长得帅呢?为什么呢?因为皇帝要做文章给天下人看,中状元后通常要高头大马披大红花游街示众,皇帝要让天下人知道努力读书会出人头地,有很高的荣誉。但是如果一个长得很丑的同学考中了状元那怎么办?皇帝会觉得很没面子,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那么做状元是不是很威风呢?其实不然,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尤其是古代有很多制度专门用来限制状元的,因为状元聪明,帅气,对皇帝来说是高度危险人物,会抢我皇位泡我妞。最变态的是五代时南汉这个朝代规定做状元者,必先受宫刑,也就是阉了,管你多帅,也没什么作为了。关于状元郎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这个我们可以留到去故宫的时候再讲。
北京旅游导游词介绍 篇8
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20xx年),陵内有主要建筑棱恩殿、明楼和宝顶。棱恩殿为我国现存形体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寝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宫殿就在这里。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地下宫殿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聪的陵寝,其规模虽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其主要建筑明楼,为十三陵建筑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点供游人观览外,还有著名的石牌楼(为我国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细腻、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更给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去处。十三陵第九号皇陵——昭陵,也从1985年开始修复,1989年11月1日修复完毕,对外开放。十三陵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