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2024春节一等奖手抄报【优秀7篇】
春联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门神则有辟邪之用,这都是要在除夕贴好的,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崭新的门神,都向人们昭示着:过年啦!以下是勤劳的小编飞白为大家整理的7篇喜迎2024春节一等奖手抄报,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2024春节手抄报文字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相传古时候,人世间出现了一个名叫夕的`怪兽。平时在洞穴里睡大觉,可是一到阴历腊月最后一天,就跑出来找吃的,到处行凶作恶。后来,人们去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间来除夕,玉帝听说夕在人间造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给了神农办理,神农有个儿子叫年,年自告奋勇领命去人间除夕,于是取来两件宝贝:一条红绫子和一个竹筒。就在腊月最后一天,年与夕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年在村老百姓的配合下,先用红绫子将夕打败,后来,又用掏出竹筒,对着夕点燃起来,随着劈劈啪啪的爆响,夕最终被年和人们除掉了。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年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家家挂红绫,爆竹筒,甩响鞭,拜年庆贺。后来,人们把红绫换成了红纸,贴在门上,演变成为对联;爆竹筒和甩响鞭也演变成为放鞭炮。
除夕这一天,我和爸爸把家里的旧符全都换成迎新对联,接着每头门贴上“福”字。这让我想起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餐,饭桌上的食物比平时丰盛很多,有猪头肉、鸡、鱼、饺子等等,美味可口的食物让我直流口水。睡觉前爸爸还给我们发红包,里面是压岁钱,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好运。
春节是我非常憧憬的一个节日,家人团聚让我感到很幸福,真令人难忘啊!
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 篇2
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有的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除夕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春节风俗有哪些 篇3
一。扫尘除旧
大多数地方的传统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扫尘,但是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只要过了大寒节都可以。家里的坑坑洼洼都可以动工了,里里外外的角落都要收拾干净。一般都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清扫完,寓意把一年的晦气和不如意都清扫干净,来年是个如意年。
二。办年货,买新衣
我们老家的习俗,每个镇都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赶集日。有的地方是一四七,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三六九。我们镇上是一四七,就是每逢农历尾数是一四七的日子,小摊贩们都会去集市摆摊,而大家也都在这几天去赶集,我们称之为“逢场”。每年腊月的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都是一年中最忙,人最多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在这几天置办年货,街上人流涌动,摩肩接踵。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去赶场,虽然天不亮就要起床,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但是可以去买衣服,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要到零钱去买零食和玩具,这样过年的时候才能在同伴面前有面子。
三。贴春联,挂灯笼
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就要开始装扮了。春联贴上,大红的灯笼也挂上,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有时候买的春联是金色,上面的金粉可以蹭下来涂在脸上,假装给自己画了个美美的妆,小朋友之间也会攀比谁家的春联最好看,最洋气。
四。做豆腐,蒸醪糟,炸馓子
除夕的前一天,街坊四邻都开始纷纷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了。家家户户开始做豆腐,我们也叫“打豆腐”。用自家种植的黄豆泡发,磨成豆浆,加上少量石膏粉兑水,最后变成豆腐。这时候可以来一碗原始的豆花,加一勺白糖压过豆腥味,回味无穷。
另外一个需要准备的就是醪糟,蒸一大锅包谷饭,然后加上酒曲发酵,最后变成软糯可口的醪糟。可以煮醪糟汤圆,也可以单吃。熬好的醪糟汤可以保存两到三天,吃完零食口干舌燥来一碗冷汤,简直比任何饮料都可口。
最后就是炸馓子了,我们又称“下炸”。除了馓子之外,还会炸油豆腐,炸丸子,炸酥肉排骨等等。而且馓子的工序复杂,配料多,发面慢,还需要几个人配合默契,有时候一家人要忙到深夜。
五。敬老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纷纷架上大锅煮上猪头猪尾巴,煮好之后就要开始敬老。把煮好的猪头猪尾巴放在家神牌位下面,每一扇门都要上香烧纸钱,还有灶神和土地神都要上香烧纸,然后放一串长长的鞭炮。
春节风俗的意义 篇4
春节简介: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红火。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春节的起源 篇5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上古时期每到年末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来村子里骚扰和伤害人,所以人们称之为年关。
大家用红色的物件、响声和火等把年赶跑过了年关后,就可以平安快乐地过个好年了。也就有了后来的春节。
2024春节手抄报 篇6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024年春节手抄报 篇7
一、放爆竹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屋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三、闹元宵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在这一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会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热烈喜庆地逛灯会、猜灯谜,吃着寓意团团圆圆的元宵(也叫汤圆),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