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鱼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经济价值(通用6篇)

发布时间:

不少人借的七星鱼养殖脱了贫,致了富。但是由于缺乏七星鱼养殖知识和技术指导而导致失败的也大有人在。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6篇七星鱼的相关文章

星鱼的鱼病预防 篇1

1、清池消毒:先把鱼池淤泥清出,在鱼种人池前7~8天,每亩池塘用190~120公斤生石灰消毒,或者在进池前4~5天,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15克消毒。

2、鱼体消毒:在鱼种放养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或15~20ppm的高锰酸钾浸浴15~20分钟。浸浴时间应视鱼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

3、工具消毒:方法是在阳光下曝晒一天,也可用药物消毒,如用50ppm的高锰酸钾或200ppm的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5分钟后再使用。

4、饲料消毒“投喂的鲜活饲料先冲洗干净,再用50ppM的高锰酸钾或100~200ppm的漂白粉浸泡消毒5分钟,或以20~200ppm二氧化氯溶液浸泡10~20分钟,或以0.01~0.1ppm二氧化氯溶液养殖饲料生物8个小时到3天后再喂鱼。

5、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每7~15天,在鱼吃食后,用250克漂白粉或1000克生石灰加适量水溶化后泼在食场附近。

6、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水质,及时充换水,或实行微流水,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水质恶化。

7、药物预防:在鱼病多发季节,采用药物泼洒和投喂药饵的方式,内外兼防,以控制鱼病的发生。每月泼1~2次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或强氯精或漂白粉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杀菌药与杀虫药交替使用,在泼洒药物的同时投喂药饵,药饵一般用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药物与饲料拌匀后投喂,连喂3~7天。

8、避免损伤:鱼体损伤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起捕、运输和转池过程中,严格操作程序,细致谨慎,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病菌感染。

星鱼的经济价值 篇2

头大而宽扁,吻短而圆钝,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过上唇。鳞较大,头顶鳞片扩大,但不规则;头侧鳞片也较大。背鳍和臀鳍基部长;胸鳍和尾鳍均为圆形;无腹鳍。体缘黑色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后头侧有2条黑色纵带,伸至鳃盖(★),上带且弯向胸鳍基底;体侧有7-9条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横带;尾鳍基底有1黑色眼状斑,斑周珠色或为1圈珠色亮点;全身布满珠色亮点,背鳍与臀鳍各有多行珠色亮点,尤以雄性更显著。

星鱼的形态特征 篇3

七星鱼为广温性鱼类,适应性强,生存水温为1-38℃,摄食水温为12-32℃,生长水温为13-30℃,最佳生长水温为15-28℃。有喜阴暗、爱打洞、穴居、集居、残食的生活习性。喜栖居于山区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沟塘等水体。性凶猛,动作迅速,为动物性杂食鱼类,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喜食配合饲料和冰冻鲜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人工养殖的鱼类为1冬龄,相对怀卵量为500粒左右。生殖期为4-6月,5-7月份为产卵盛期,繁殖水温为18-28℃,亲鱼有配对、筑巢、护幼的本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以上游相对较为多见。

生长较慢,个体不大,体重一般为250克左右;但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鲜美,并有生肌、活血等药用价值,群众喜爱胜于斑鳢,畅销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七星鱼日伏夜出 ,白天潜伏在水草丛中,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其还喜跳跃 ,在流水冲击的环境下会逆流上溯或跳离水面。七星鱼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 ,当水中缺氧时能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辅助器官呼吸空气,不因水中缺氧而浮头死亡,离水也能活较长时间,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和活鱼运输。七星鱼个体重一般为 100 一 250克 ,最适生长水温15一 30℃,水温降到12℃开始不吃食,冬季寒冷多潜入洞穴或钻入泥层中避寒越冬。

仔鱼孵出2d后即开口摄食外界食物,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仔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22时摄食强度最大。

星鱼的饲养方法 篇4

七星鱼经我国广西、江西、湖北等地科技工作者的深入研究、驯养,已逐步转变成为人工养殖的一个品种。七星鱼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众所周知,一般鱼肉中含蛋白质比较高,而且容易为人体所消化、吸收,而七星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又比一般家鱼更高一筹。据报道,七星鱼的肌肉中含粗蛋白为21.8%~22.5%,而草鱼、鲢鱼、鳙鱼、鲮鱼、鲤鱼的肌肉中含粗蛋白仅分别为18.45、19.4%、17.1%、18.9%和20.0%;七星鱼肌肉中含粗脂肪为2.3%~2.7%,而草鱼、鳙鱼、鲮鱼的肌肉中含粗脂肪仅分别为1.4%、1.2%和1.6%。

七星鱼肌肉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四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为6.97%,而鲇鱼、斑点叉尾鮰、埃及胡子鲇氨基酸含量分别5.35%、6.36%和5.52%,分别高1.62%、0.61%、1.45%。所以七星鱼比鲇鱼、斑点叉尾鮰、埃及胡子鲇等味道鲜美。

药膳治病

中医认为,七星鱼味甘、性平,具有慈补、祛风湿、壮筋骨、治湿痒、养阴补血、补肾壮阳、祛瘀生新、收敛和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我国的营养专家根据中医“医食同源”的理论,推出“山斑淮山黑枣汤”,已成为南方病人喜爱的医膳之一。具体做法是,取七星鱼1尾、淮山30克、黑枣10粒、生姜3片。先将七星鱼去鳞,洗净后油煎片刻,加适量的水,放进淮山、黑枣,煲汤后加盐调味即可。

集约养殖,效益良好

七星鱼个体小、耐低氧、喜集群,这些决定了七星鱼可在较小的水体中进行高密度精养,不但在池塘、稻田、小网箱中可以进行高密度饲养,而且还可以在农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建小水池进行饲养,既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又可供观赏,美化环境,一举两得,别有情趣。近几年来,广东、广西地区的七星鱼养殖户中有80%左右获得较好效果,其中部分农户在1997年以前开始养殖,由于当时商七星鱼产量很少,价格甚高,获利丰厚;在1999年以后,虽然市场上商品鱼价格下跌,但养殖七星鱼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养殖户投资润率均在40%以上。

便于运输,满足需求

七星鱼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只要身体保持潮湿,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存活。七星鱼的这一特点,为长途运输商品鱼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由于装运用水少,运输费用相对减少,不仅运输成活率很高,而且长途营运十分方便,对生产者和流通者均为有利。

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美化生活环境

七星鱼属于小型鱼类,鱼体的亮绿斑纹给人以秀丽、明快、活泼的感觉,在水族箱中饲养,显得很有生气、活力,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营养分析

1、七星鱼肉鲜美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28.23%,占氨基酸总量的37.08%;

2、七星鱼肉中的钙含量相对较高,导致七星鱼肌肉中的钙磷比例比鲤鱼、青鱼等几种鱼类都高。钙磷的比例较利于吸收。

3、营养成分为:水分79.79%、蛋白质 19.10%、灰分0.97%、脂肪0.35%,氨基酸总量♂808.21 mg/g ,♀745.08mg/g。上述数据及矿物元素的含量表明,七星鱼是一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鱼类品种。

食疗作用

七星鱼有滋补强身、活血生肌、利尿祛风、通气消胀等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星鱼的繁殖技术 篇5

七星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人工养殖的鱼类为1冬龄,相对怀卵量为500粒左右,生殖期为4~6月,5~7月份为产卵盛期,繁殖水温为18~28℃。一年多次产卵,卵黄内有油球,浮性卵。精巢紧贴鳔的腹面两侧,棕黄色繁殖季节。雌、雄亲鱼相互追逐发情,雌鱼排卵,雄鱼射精在卵上,卵聚集成块浮在水面。亲鱼有护卵的本能,直至孵出幼苗。初出膜的鱼苗腹部向上,孵出后第4天能结群游泳,第25天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鱼相同。

星鱼的养殖技术 篇6

1、鱼池建造:鱼池宜选在水源足、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塘、水泥池、坑函、稻田、藕田、网箱等均可养殖,但以池塘为佳。由于七星鱼喜暗怕光,池底应放瓦管或竹筒供鱼栖息。进排水口要有拦鱼投施,池基要用高50厘米以上的聚乙烯网片围住,以防敌害侵入或鱼逃走。

2、苗种放养:放养的七星鱼鱼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有5厘米以下的鱼苗,先放于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水深20~50厘米的水泥池中培育,每平方米可放体长2厘米的鱼苗2000~50O0尾。当鱼苗长至体长5厘米以上规格时,可转人大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50尾,高的可达100尾。

3、饲料选择:七星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吃动物性饲料,鱼苗阶段(体长在4厘米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也可投喂肉糜、蛋黄等。随着鱼的长大食性也发生改变,动植物饲料都能吃,但仍偏爱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蝇蛆、黄粉虫、螺蚌肉、蚕蛹、鱼虾、畜离肉及内脏等。在动物性饲料缺乏时,也吃植物性饲料,如玉米粉、花生麦粉、豆渣、米饭、面条等。

4、饲养投喂:七星鱼鱼苗种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最好是经过微粉碎机粉碎粘性强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40~45%,待长至10厘米后转喂成形的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42%。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喂鱼,并在池中设置食台。日投饲量要根据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为鱼体重的3~10%,每天喂2次,上午8~9时一次,下午6时左右一次。饲料投喂要适量,以鱼吃饱为准,防止剩余饲料污染水质。

5、水质管理:在养殖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注新水,每次换水量最多占池水的一半,并及时排掉污物、残渣。池中要种植水葫芦,约占水面的二分之一,同时用竹杆、木条或绳子将水葫芦固定在一定位置。高温季节,池水要适当加深。水泥池面最好搭置凉棚或用黑色的遮阴网片遮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