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工作报告集锦精选三篇
化学实验工作报告集锦(精选3篇)
化学实验工作报告集锦 篇1
20xx年12月,我申报了《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市级微型课题,课题立项后,积极开展了课题实验,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并制定了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二)探索实施阶段
1.确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进行公开课等课堂教学观摩;
2.逐步形成新课标理念下的 实验教学模式,并开展实验教学的汇报课、示范课等教学观摩活动,;
3.做好实验过程中过程性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4.总结经验,撰写课题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
5.分析问题,调整方案,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三)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现就该课题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方案详实,计划具体,确保了课题有序实施
课题确定后,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宏观方面勾画出了实施框架。课题立项后,快速进入了行动研究阶段,每月均制定了具体的研究实验计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这样,确保了课题研究有序高效推进。
二、行动研究内容丰富,扎实有效。
自20xx年二月起,该课题深入扎实地投入到了行动研究阶段。三个月来,共计上了多次研讨课,开展了三次听评课活动,在听评课活动中,邀请了学校领导及同学科教师参与,旨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互促进;召开了多次月工作总结会,总结会上我深入详细地交流了自己的月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课题试验反思等系列的课题研究试验资料内容;同时也听取了领导和众多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实验方案得到了不断补充修订,实现了实验方案科学、合理;进行了多次课题反思活动,通过反思,查找出了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了教学方法,确保了课题研究验顺利实施。开展了一次论文交流活动,通过论文交流便于形成经验总结,利于课题成果推广使用。
三、取得成果
1.学生成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得到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弄清楚了实验时应该看什么,应该想什么,应该做什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做,更要注意探究的过程,养成了实验探究的习惯。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是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2.教师成果:把研究过程中的心得形成论文,叙事,随笔,设计,课 件等进行展示。通过本微课题的研究,教师更加明确了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保证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
四、资料完整
课题实施以来,课题试验教师一直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进行分类保管,形成一套完整的课题研究实验资料,为课题的结题做好了准备。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市级微型课题自申报立项以来,我依据实施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了课题实验,按计划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达到结题的标准。
化学实验工作报告集锦 篇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另外,新课标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不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都是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生活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新课标还列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这有助于教师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发教师不断地从社会生活和新的科技发展中吸取新鲜的信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 3、从只应用近代实验方法向适当应用现代实验方法和仪器,重视中学实验向现代化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现代化[2]。
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科学手段的发明与使用,是和人类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分不开的。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测定物质的各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需要结构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在化学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学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现代仪器分析的四大类仪器或方法(光谱类、色谱类、质谱类、电化学类)。例如:选修5中,“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鉴定分子结构”;选修6中“用化学方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烷中的卤素”实验,“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实验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现代实验分析仪器和方法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要掌握它们的具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不同的实验技术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有的只是属于介绍性质,只要求学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达到拓展科学视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验中的体现,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绿色化[2]。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
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抓好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加强思想认识,重视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
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可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对此教师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好这些化学实验教育功能。
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需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团结协作是当前社会分工日益完善、细致所导致的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中要重视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试验探索,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里就已经明确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强调了掌握好实验方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好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包括了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教育。实验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与交流再由学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做实验可以两人一组,有大致的分工,职责基本明确,紧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总结和相互评价,老师最后结合自己观察的情况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表扬一些组或个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又树立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提高动手能力,关注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将“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列作“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在新课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验探究的内容,在实验探究中的每一个实验,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同时,要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观察、实验、假说、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要重视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编写时由于考虑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如果教师教学是按照“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其效果是学生会应试而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尽可能做到演示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其学生操作流程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原理→选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及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教材并没有硬性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倡教师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建议实验1“粗盐的提纯”、实验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作为边讲边进行学生实验,实验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作为演示实验,实验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师的指导或示范下学生完成实验。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增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可能来自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来自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对于教材中某些验证性的实验如果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例如,对于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教师先讲清楚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这一现象会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feso4、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换一瓶已煮沸过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气,再进行实验,先得到了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成灰绿色,然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减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选用在新制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终于得到了白色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通过类似的实验教学,最终会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
化学实验工作报告集锦 篇3
一、调研背景
新闻晨报有这样一则新闻:15岁的女孩,在美国上高二,刚刚开始化学课。开学第一周问她化学课干了什么?她说老师什么都不讲,先让大家到实验室做实验。做完实验,还是什么都不讲,要求大家把实验报告先写出来。这么小的孩子,从来没有写过实验报告,一时无从下手。但老师不为所动,要求孩子们自己去摸,自己发现答案。运动队里选过这位老师课的高年级学生通报:这是学校里最凶的老师之一,要加倍小心。没完没了的实验不说,有时一个实验报告要写8个小时!而且动不动就扣分。9月份开学,一直在让学生们学习怎么从实验中观察化学反应。至于这种化学反应是什么,大致要到明年1月下个学期才讲。课堂主要被以老师的问题为核心的讨论所主宰。外国的老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可见在他们心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要不断增强,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经验都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是联系理论和实际的纽带,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或者观看演示实验,无疑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即实验设计能力,多名同学协作做实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基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高中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xx年3月至4月
调研对象:本县三所高中的化学教师,三所学校的学生(一所省示范学校Ⅰ、一所省重点学校Ⅱ、一所省标准化学校Ⅲ)
调研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室现状、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教学四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研形式:问卷法,访谈法。
四、调研过程
调研过程中参考相关的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
问卷,主要从(1)教师做实验的频率、(2)学生做实验的频率、(3)学生的实验兴趣、(4)实验教学四个方面研究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调研过程中发放教师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发放学生问卷20xx份,回收1748份,回收率87.4%。
五、调研结果与分析
1.师资队伍
本次调研三所学校的教师数基本相当。
性别
年龄
学历
男
女
22~30
31~40
41~50
51~55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41%
59%
12%
43%
33%
11%
29%
58%
13%
参加调研的老师,女性多于男性;中年老师所占的比重略大;本科学历的老师最多。
2.实验室现状
走访发现:学校的实验室都有一定能够的仪器和药品,但不是很全面,实验室管理不规范。
3.学生的实验兴趣
学生实验情况调查表
1.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化学课( )
a.理论分析 7.69%
b.化学实验55.77%
c.习题解答7.69%
d.生活中的化学28.85%
e.其它0%
2.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86.54%
b.喜欢但害怕操作5.77%
c.一般但不至于反感7.69%
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0%
3.你认为实验对化学学习有必要吗?( )
a. 很有必要75%
b.一般必要25%
c.没有必要 0%
4.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你想进入实验室做你想做的实验吗?
a.很想42.31%
b.比较想30.77%
c.一般23.08%
d.不想3.85%
5.你认为化学实验对学习帮助大吗?( )
a.大76.92%
b.一般23.08%
c.不大0%
d.不好说0%
6.平时上实验课你是怎样做的?
a.几个人相互协作9.62%
b.自己做18.46%
c.看老师做71.92%
7. 你认为实验在高考中的作用
a.很重要 54.5%
b.重要 40.9%
c.一般 4.5%
8.平时做实验前有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的习惯吗?
a.有48.08%
b.有,但看不懂讲什么26.92%
c.偶尔有21.15%
d.从来没有3.85%
总结:
①学生对实验的态度:1~4题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比较喜欢做实验,认为做实验有必要,对学习有帮助,愿意做实验,但13.46%的学生害怕危险或者不愿意做实验,体现出雪深对实验的畏惧心理。在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尽量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
②认为实验的作用:5~7题结果显示,认为实验重要的学生较多,但有过半的学生认为实验对高考比较重要,可见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成绩,这样的想法功利性太强,不是学习实际的意义。 而且老师做实验的比例过大,证明教师对学生做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③ 学生实验习惯:第8题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实验习惯存在问题,没有很好的预习实验目地、步骤等的习惯,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实验教学
教师做实验的频率
学校年龄经常指导学学生做实验偶尔指导学学生做实验经常做演示实验偶尔做演示实验
学校Ⅰ
30岁以上
32.1%
67.9%
55.3%
44.7%
30岁以下
56.9%
43.1%
44.7%
55.3%
学校Ⅱ
30岁以上
43.10%
56.9%
47.3%
52.7%
30岁以下
67.9%
32.1%
52.7%
47.3%
学校Ⅲ
30岁以上
24.8%
75.2%
32.4%
67.6%
30岁以下
75.2%
24.8%
67.6%
32.4%
上述表格数据显示:
①示范性学校的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比例较大,30岁以上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比例较大。交谈后,原因大致有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笔记齐全,教师可以准备实验;年龄在30岁以上的老师更愿意指导学生做实验的原因在于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可以指导学生,而30岁以下的老师,经验不足,可能做不出实验结果,或者对于出现的不是预期的结果不会分析或者分析的不透彻,在指导学生时存在困难,所以比例较小。
②三所学校都会不同程度的有较大比例的教师做演示实验,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或者比较危险等,教师会选择自己演示实验。
③重点学校的教师、标准化学校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比例比较而言较小,与学校实验室有关,实验耗材未能及时补充导致仪器有时不完善,实验药品也有缺少或过期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难度加大,所以比例减少。
学生实验的频率
学校
独立做实验
合作做实验
观看实验视频或演示实验
学校Ⅰ
18%
28.9%
53.1%
学校Ⅱ
17.9%
26.6%
55.5%
学校Ⅲ
14%
24.5%
60.5%
表格显示:学生独立做实验、合作做实验的的比例较小,观看演示实验或者观看视频比例较大,也就是说,学生实际能参与动手实验的比例的机会偏小,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发展。部分学生实验基础较差,不能顺利完成实验;有时除了上课,学校没有再安排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教师只能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校仪器或药品有限,也不具备学生分组或独立实验的机会。
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仪器、药品不全:学校经费不足或者不愿意花钱购买仪器或药品;或者学生基础差,做实验时不守纪律,破坏仪器,不按实验要求浪费药品等,导致学校需要补充的仪器、药品增多,压力很大。较多学生做实验时,学生好奇心较强,实验室比较嘈杂,存在安全问题,学校为了保证安全,可能会减少学生实验的次数。学校对仪器、药品的补充压力减少,可能只是准备必要的应付检查。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淡化实验的比重。
学校实验室资源短缺,教师无法准备实验;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不聘请专职的实员,一般的实验室管理员学历较低,可能只会打扫卫生等,并不会真正的管理实验室,不会准备实验,教师工作比较繁忙,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学反思等等,没有时间准没实验,管理员又不具备准备实验的能力,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大大减少。
2.教师对待实验的态度:学校安排的实验课较少,教师除了理论教学外,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做实验;教师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重教学而轻实验,即使学校实验室子资源充足,教师也只是准备演示实验,有的教师不提前做预备实验,实验时出现“奇怪的”现象,无法解释,造成学生的疑惑,有可能对教师产生质疑。
化学药品有些有毒性,教师考虑安全或其他问题,会会较多的采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引导学生学习,能不做的实验坚决不做,认为播放视频,及安全,实验现象或结果又清楚,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而且有些教师只做验证性实验,从来不做创新性实验。
3.学生:学生实验基础不牢固,不遵守实验室安全与纪律,实验前不预习等的不良习惯都造成了实验的矛盾。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评价的单一化: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过多的参考纸笔评价的结果---分数,迫切需要改变评价机制。
七、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学校
1.加强实验室建设:要解决高中化学实验现状,首先学校、学校的领导阶层要改变观念: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动手,尽管花花费较多的时间,学校应该安排时间;对学生做实验需要消耗较多的药品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经费,给予支持,虽然分组实验需要的药品较多,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机会,学校都应该支持。学校已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2.加强教师培训:从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教师的的实验意识,比如,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实验教学,或者到较好的学校交流学习等。
3.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比赛:可以利用元旦等节日,鼓励教师表演实验节目,并对做的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增强教师的实验积极性。
教师
1.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学生务实理论知识后,就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精神。除了完成教材山峰的实验,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化学魔术。比如,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原理设计白纸写红字的实验。学生自己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又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当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会存在问题,但教师应该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思考后,如果还存在问题,教师才能给予提示。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提升的很快。
2.用典例,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如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实验中存在的杂志气体,怎样出去杂志气体,收集氯气,处理尾气等细碎的知识后,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大装置:制气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气字体的制法有了大致的装置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比如总结实验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细节:为什么要在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反应的固体堵住试管口,造成的危险);收集氧气的导管处有气泡均匀,冒出时,收集的其他比较纯;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等。教师利用典型的实验,仔细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或实验装置,学生会逐步掌握实验思维,实验能力会不断提高。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实验学生不方便做,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但应该教会学生怎样观察实验,而不是看热闹。这样老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如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前钠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实验时的现象有哪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样的物质?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样演示实验的效果也会比较好,比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比较全面的说出了反应的现象:那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了淡黄色的固体。达到了演示实验的目的。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
演示的时候要注意注意学生的参与性,介绍操作的步骤,还有注意实验的安全性,规范操作。实验出现的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该组织好课堂。学习在极大的兴趣中自然学习效率会提高。
4.利用化学故事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小故事或来增加趣味性,这种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介绍化学史,化学家的有趣故事,生活中上的化学等,都是学生乐意听的内容。例如我们在讲解物体的燃烧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中世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物体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一种要素在起作用,这就是有名的燃素说。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下,长期流传的燃素说终于被击破。一种古老的观念可以影响几代人,真理被人们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将这个故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氧气在物体燃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要坚信真理。又例如在讲解手性药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欧美国家医药史上的沉痛案例来进行讲解。在上个世纪6年代,人们为了缓解孕妇的晨吐问题而发明了沙利度胺,这种药物虽然效果有效,但是却有副作用,而手性药物的出现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讲这个故事学生就会对手性药物的神奇作用有兴趣,从而最终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老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实验教学和教材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