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热门8篇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精选8篇)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1
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重点推行规则教育。长期以来,规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远远不如知识教育受到重视。虽然学校有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但这些规定内容较为简单,更多是宣示性的,缺乏对不同情况下后果的具体设定。此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因为“不敢”批评学生而保持沉默,不愿意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然而,规则意识正是通过不断矫正错误而逐渐形成的,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追求,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应尽的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内容详尽而具体,且含有相应后果模式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底线意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接受的,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有的国家对幼儿园至5年级学生,以及5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60类和62类禁止性的行为,其规定极其详尽,包括推碰他人、投掷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时,每条规范都设定了学校的多种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可以适用的处分,比如学校教学员工予以告诫、逐出课堂、勒令停止、开除,等等。
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学校应该承担主导责任,并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限。在当前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下,针对一般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惩戒措施,结合教育引导,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确保校园安全。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2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而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对一些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鼓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当应有的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内容详尽而具体,且含有相应后果模式的行为标准,让学生养成底线意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接受的,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方有的国家对幼儿园至5年级学生,以及5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60类和62类禁止性的行为,其规定极其详尽,包括推碰他人、投掷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时,每条标准都设定了学校的多种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可以适用的处分,比方学校教学员工予以告诫、逐出课堂、勒令停止、开除,等等。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涉及较多学生,在案件的处理上,学校应该占主导,同时应该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力。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框架下,对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找到一些适宜的、有效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让学生更有规则意识、校园更平安。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3
校园应该是和谐的,安宁的。在和谐、安宁的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常常可以感觉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谅解的浓厚氛围。
然而,我们也会时不时听到,或从电视、网络上看到在学校里也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校园欺凌。有的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以大欺小,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都是一点小事,有的甚至没有直接原因,通常是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学生个人修养差;比如,有的学生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校园欺凌不仅造成同学身体的伤害,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伤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每个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呢?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说话不盛气凌人,不讲脏话、粗话,不给同学取“外号”。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手脚,凡事要考虑后果。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与同学集体外出,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或贵重物品。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即将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必要时报警,去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让我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拒绝校园欺凌,共同创立一个和谐的校园。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4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发挥主要作用。学校是维护学校安宁和和谐秩序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措施。我们还需要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教职工的职责。此外,我们应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利用心理咨询室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等服务。然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个“联合部队”。
这个“联合部队”包括家长部队、社会司法部队和铲除社会暴力文化部队。首先是家长部队,因为孩子在学校欺负人,家长是主要责任人。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走出暴力阴影。家长部队的存在对于转变暴力孩子至关重要。其次是社会司法部队,我们必须在校园建立校园警察。一方面,他们可以对校园欺凌现象形成震慑;另一方面,及时制止校园欺凌行为。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司法教育强化培训班,对暴力孩子进行强制教育。最后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部队。校园欺凌的土壤来源于社会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视、暴力游戏和暴力文学等。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专门部队来清除带有暴力文化的影视、游戏、视频和文字,以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
校园欺凌现象是由家庭和社会共同孕育出来的,对学校造成了威胁。如果要治理这种现象,必须从学校入手,去除问题的根源。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5
最近,我在校内发现了一些同学出现了欺凌的情况,这让我非常不安。因此,当得知学校将开展关于校园欺凌的讲座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在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和影响,同时也意识到预防和制止欺凌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讲座的主讲人详细介绍了校园欺凌的几种形式,如人身攻击、言语攻击、网络欺凌和排挤孤立等,让我们对欺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此外,讲座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如认识欺凌者的心理、勇敢地说出来、寻求帮助等。这些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和处理各种欺凌事件。
在讲座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沉默对待校园欺凌。我们既要关注受害者的遭遇,也要帮助欺凌者改正错误。此外,讲座还提醒我们要坚守初心,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意识,让自己在面对欺凌时不被击败。
此次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严重性,而且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防范校园欺凌的`工作中来。同时,讲座还增强了我的应对欺凌事件的能力与信心,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此次讲座,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已经在防范和制止校园欺凌上做了很多工作,有了更多的意识和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校园欺凌就完全消失了。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校园欺凌防范和制止的工作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欺凌、制止欺凌,并敢于谈论和揭露欺凌,让更多的人关注校园欺凌而不仅仅是关注受害者。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1月16日下午,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四年级举行了以“严防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欺凌行为,包括肢体暴力、言语伤害以及网络欺凌等,其目的是通过恶意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困扰。校园欺凌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创伤,还可能导致加害者走上犯罪道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最近我们举办了一次校园欺凌专题活动,同学们观看了相关教育片,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活动中,我们强调了当朋友受到欺凌时,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比如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助),而不是通过报复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提醒同学们要纠正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打架、挥霍金钱、盲目维护所谓的“兄弟情谊”等,以免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教育学生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诲,远离游戏厅和网吧等不良娱乐场所,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主题班会结束后,同学们主动制作了手抄报,将自己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心得总结成文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道理,增强了反欺凌意识,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敲响了警钟。同学们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而且让法律意识在全体师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校需要认真对待校园欺凌问题,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鼓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7
今年以来,网络上屡屡频现有关校内暴力大事的视频和图片,这种以强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为触目惊心,施暴手段伤尽天良,深受其害的同学遭受看的我是心如刀绞,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谁家的孩子不是宝,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会里,在育人子弟的书香校内里,竟然还在患病惨无人道的摧残时,将会是这个家庭永久的痛。而那些从施暴现场过路人的冷漠,更是让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是民族的盼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供应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国各地从学校到中学乃至高校消失了不同程度的.校内暴力大事,并且有扩散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
同学之间正常的磕磕碰碰,小冲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强凌弱成性、拉帮结派成瘾的暴力摧残,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峻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峻威逼,更减弱了学校的训练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或许你我身边的校内还算稳定,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恶劣的扩散趋势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学校和同学。因此,无声呼吁全社会乐观行动参加到反对校内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将我们身边还没有发生类似大事的状况下,重视防范于未然。
首先,盼望训练部门要努力提高对训练战线的教学质量,明确老师的责任担当范围的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假如心理层面得不到准时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或查找比自己弱的目标,将心情转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变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拒绝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8
近日,本人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浑南校园欺凌讲座。此次讲座旨在引导同学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欺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一下此次讲座对自己的启示和体会。
在讲座中,工作人员呈现了欺凌的各种形式,既有言语上的攻击,也有肢体上的威胁。同时,欺凌者还可能通过网络进行持续的辱骂。听到这些,我发现自己之前对欺凌的`认知过于简单了。而了解不同形式的欺凌,能够使我们更加警惕和防备。
讲座提出,防范成为欺凌的受害者,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学会说“不”。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果成为了欺凌的受害者,要及时跟家长或者老师沟通,不要自己承担过多压力。这些建议,实质上都是希望同学们能有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除了关心自我保护,讲座还强调了“珍惜生命,远离欺凌”的理念。成为欺凌的加害者,不仅会引发道德上的谴责,更会有身心上的风险。讲座告诉我们,欺凌往往是一个滚雪球式的过程,初次欺凌之后,加害者很容易就失去控制。反观他人的痛苦,再回头自己的错误,不难看到并非采取欺凌行为才能证明自己为人勇敢。
参加讲座之后,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欺凌的危害。并不是“小打小闹”的搞恶作剧,而是涉及到人性底线,对他人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的身份都有自己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一个良好的群体成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要从做人的角度去审视欺凌行为,万众一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