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优秀8篇)
《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
本文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个故事是其中的经典篇目,孩子们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比较轻松。本文教学重点是感悟故事人物形象,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我摒弃了繁琐的问题分析,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让学生感悟魔鬼的凶残和无耻以及渔夫的机制勇敢。这种形式轻松活泼,为学生喜爱,但是也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不好控制。果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赵俊豪、刘有航等人,过于夸张的表现令课堂一度失控,孩子们笑成一团,两个人的表演也演变成了一场闹剧。我不得不拉下脸来制止他们。怎样才能把孩子们的情绪拉回到文本中来呢?
等课堂稍微安静下来,我问同学们,他俩演得好吗,符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吗?这时,大家才开始思考人物形象与表演的贴合上来。于是,大家给两位演员指出了不足,如渔夫机智勇敢,他应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而不能是嘻嘻哈哈的语气和态度。大家的思绪都回到故事中,再叫两位同学表演时,课堂就变得很有秩序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2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3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本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课前分配好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形式,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语文技能与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由课本剧延伸到授课,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去讲解,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画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然后填空,学生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接着我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学生研读课文。通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学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之极。接着我以同学们刚才所填的“( )的渔夫”的词引入对渔夫的评价深入体会。因为一开始,他明明是被吓呆了,听完魔鬼的话时,只得哀叹自己倒霉了。”让学生感受渔夫的聪明、镇定、从容。学生根据渔夫的心理活动:“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知道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清楚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用激将法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总结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同学:“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还有的同学说:“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的同学说:“对于坏人,我们不要相信他的谎言。当渔夫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一犹豫,魔鬼会说出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等,那就会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我说:“很好。对付像魔鬼那样凶恶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有的同学说:“遇事应静下心来多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多读书。”我说:“对,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拥有更多智慧。”
最后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增长智慧的方法: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3、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通过以上形式的教学尤其是课本剧的表演,我发现本班学生不仅演得好,学得也兴趣盎然,同时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讲解课文时,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根据课文中有关的语句准确的对渔夫和魔鬼进行评价,并能深入体会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智慧能够战胜困难!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4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 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非常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老师要正确引导。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5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6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完美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透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比较,学生透过前后比较,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简单和谐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此刻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回答,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3、想一想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他是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这么小的一个瓶子里的,把魔鬼重新骗回了瓶子里。
4、结合上下文,想想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
(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能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六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六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我们不由得会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述。从他的想法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明白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并子里,才能够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5、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注意必须要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语文--四年级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构成了强烈的比较,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7
星期四的教学展示结束了,课后反思:许多环节的处理都不是最理想的结果,给大家展示的并不是多精彩的课,在这里把这节评议课的准备、讲授过程和课后反思梳理一下,以后引以为戒。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故事画面及要求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
二、制定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设计: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要相信人的聪明智慧,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三、教学过程:
略
四、感受和不足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的,课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预设的按部就班的进行,应该视课堂情况、学生情况而变。
亮点。在课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现出了魔鬼的凶恶,从语言、动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凶恶强大的魔和一个手无寸铁、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体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来,只要老师肯大胆放手,学生的潜力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啊。
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表演《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遗憾之处还很多。幻灯片制作比较粗糙,画面颜色和字体颜色有分辨不清晰的地方。课堂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控制上不合理,前面有些拖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读一块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多花点时间的,却只读了一遍就结束了,根本没练习到位。请听了课的老师给我多提些建议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8
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文,而且是最长的课文。对于这么长的故事,我们该如何找准突破点呢?我想首先得关注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渔夫与魔鬼。就这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脉络之后,可以首先抓住“魔鬼”这个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对魔鬼的描绘虽然简短,但却非常形象直观。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像这样的语言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想象、体悟。当我们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再来揣摩渔夫这个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魔鬼的。而渔夫的机智勇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表演他与魔鬼之间的对话来感受。这样通过魔鬼的反面衬托,再加上人物语言的体会,渔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来。
我在教《渔夫的故事》一文时,第一节课学习到渔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却还要杀害渔夫。此时,下课铃响了。渔夫智斗魔鬼而获生的情节,须在第二节课继续学习。这节课我是这样结尾的:“这个魔鬼不但不感谢、报答渔夫,反而还要加害渔夫。究竟渔夫的命运会怎样呢?……”我的话还未讲完,就有学生接着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嘿,想不到接得还真溜!于是我顺水推舟,借古章回小说的结回语来结束本堂课,既风趣,又勾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念。第二节课我又这样开讲:“上节课我们的渔夫遇魔了,这个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要杀害渔夫,那渔夫是否就束手待毙呢?”这样启发思考、留有余味的过渡性语言,既使学生不因下课而中断学习兴趣,又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无中断之痕迹。
另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渔夫的故事》后面的资料袋里介绍了《一千零一夜》,但只有几个故事的题目,我就布置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同学推荐好书、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