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

  学“活”的地理,是学“活生生”的地理。地理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天然联系为学“活”的地理提供了丰富的、带有区域特色的“原材料”,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地理课堂上使用乡土事例,让地理教学有了更多的“活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产业区位与分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是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

  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土适宜水稻)

  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

  2、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综合应用“评价……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

  ③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④此地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⑤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⑥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建议结合书本插图背诵分布范围)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范围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主要农产品

水田农业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平原和丘陵低山广布;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⑤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①生产规模小;

②产品商品率比较低;

③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

④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油菜

水果:柑橘)

旱作农业

各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自然条件差(主要是降水少)

机械化程度不高;

产品商品率低。

粮食作物:小麦;

经济作物:花生

水果:苹果

牧场畜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既有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湿润地区,各国不同。

①围栏放牧;

②经营规模大;

③专业化程度高;

④商品化程度高

乳产品;肉产品

游牧畜牧业

干旱地区;

我国内蒙古、、青海、的部分地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少

游牧;

自给自足

骆驼、牛、羊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区;

西欧、中欧;

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部

①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澳大利亚农区除外)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大

(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专业化水平高;

④商品化程度高

北美(玉米、小麦、牛)、

西欧(谷物、乳牛)

澳(小麦、绵羊)

地中海型农业

世界所有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程度低

冬季作物(小麦、大麦)、抗旱耐热经济作物(油橄榄、葡萄、柑橘)

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地区;

我国海南省、云南省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等

终年高温多雨

大种植园式农场;

商品化程度很高

橡胶、咖啡、可可、热带水果

  4、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5、现代农业的特点: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高的农业。(有很多种具体类型,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

  6、城郊农业——根据市场因素兴起的农业,具有:①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③农产品布局呈同心圆结构三大生产特点。

  7、工业区位条件:(理解)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一般原则,资源性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

  ②环境条件: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某些工业对环境有严重污染,需要特别布局

  ③科学技术:某些工业对科技和人才的依赖度高;科技可以减少工业区位对原料和能源的依赖,扩大工业活动范围

  ④集聚: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技术设施,降低成本;促进企业间交流和写作

  ⑤地价、⑥交通运输、⑦市场、⑧劳动力(价格、数量、素质)

  8、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理解)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代表性工业

生产特点

劳动力主导型

纺织业、服装业、家电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技术主导型

航天业、电子工业

技术要求高、劳动者需要高学历

原料主导型

制糖工业、木材加工业、水产加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高,或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

能源主导型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

市场主导型

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产品运输成本高、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

  9、世界工业区:

 

分布范围

区位条件

特点

北美工业区

加拿大东南、美国东北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西欧工业区

西欧

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交通发达

最早的工业区

东欧工业区

东欧(俄罗斯为主)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资源型重工业为主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本国缺少工业原料和燃料,强烈依靠进口;

沿海多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劳动力充足又是其国内主要市场

世界著名加工贸易型工业区、著名临海工业带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韩国、中国东部、东南亚诸国

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10、中国工业区:

 

区位条件

主要特点

辽中南工业区

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有便利的铁路和海运条件

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区

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科技实力雄厚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经济活跃市场广大

③交通便捷

④科技发达

⑤劳动力素质高,科技人才多

全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结构最完整的综合性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①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

③毗邻港澳,有利于吸收外来信息、技术、资金④工业集聚,生产能力强

加工贸易型轻工业区,现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11、“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①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集聚,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密集;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邻近航空港,对外交通便利。

  12、三大产业的含义: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

  13、商业区位条件:人口(流动量、人口密度和购买力)、交通、地价、集聚条件。

  14、商业集聚形式:综合性商业街、专业商业街。

  15、国际贸易的四个不平衡:

  l 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额大;

  l 国际贸易市场大部分在发达国家;

  l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大,存在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主要出口高附加值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

  l 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出口。

  16、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应用“规划……地区的发展”)

 

动力

表现形式

调整结果

产业结构升级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产业转移,移出地和移入地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

政策或市场的调控

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因地制宜形成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