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发布时间:

数学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的,对于其中的知识点一定要记忆好,那么关于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仅供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13-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一年有( )个月,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2.2016年的2月有29天,三年后的2019年全年有(??)天。

3.一年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

4.平年的2月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

5.妈妈早上8时上班,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5时下班,她一天工作( )小时。

6.填表。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8时半



15:00

晚上9时



22:10

夜里12时



7:20

下午4时半



10:00

二、判断。

1.2900是4的倍数,所以2900年是闰年。( )

2.凡是双数的月份都有30天。( )

3.2016年的第一季度共有91天。( )

4.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10小时。( )

5.小华和爸爸在9月31日结束了旅行。( )

6.小明可能是2005年2月29日出生的。( )

三、选一选。

1.爸爸是1960年2月29日出生的,到2008年12月,他过了( )个生日。

A.11 B.12 C.13

2.下列节日所在的月份均有31天的是( )。

A.元旦、教师节 B.国庆节、儿童节 C.国际劳动节、建军节

3.下列年份中,( )是闰年。

A.1998年 B.2010年 C.2004年

4.一部电影从14:30开始播放,到16:20结束,这部电影播放了( )。

A.2小时50分钟 B.1小时50分钟 C.2小时10分钟

5.下图是某路段的禁止载货汽车通行牌,该路段每天有(??)禁止载货汽车通行。

A.2小时30分钟 B.12小时30分钟 C.20小时30分钟

四、连一连。

五、解决问题。

1.猜一猜。

小兰:“我是闰年2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

小东:“我的生日是一年中的倒数第5天。”

小玉:“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早一天。”

小彤:“我的生日比小玉早7天。”

(1)小兰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小东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小玉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4)小彤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森林甜品屋开业啦!

3.根据下面电影票上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__电影院

时间:2015年7月26日17:30

影片:__×

座位:8排6号

(1)小梅从家到电影院要走45分钟,她最晚要在下午几时几分从家走才能准时到达电影院?

(2)电影将放映1小时50分钟,电影结束时间是晚上几时几分?

4.一列火车上午7:30从始发站出发,当日下午2:30到达终点站。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这列火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1.12 365 366 2.365 3.7 4 4.28 29 5.8 6.8:30 下午3时 21:00

晚上10时10分 24:00(或0:00) 上午7时20分 16:30 上午10时

二、1.× 2.× 3.√ 4.× 5.× 6.×

三、1.B 2.C 3.C 4.B 5.B

四、

五、1.(1)2月29日 (2)12月27日 (3)9月30日 (4)9月23日

2.(1)2小时30分钟 (2)7小时 (3)19:30 (4)能

3.(1)下午4时45分 (2)晚上7时20分

4.下午2:30是14:30。

从7:30到14:30经过了7小时。

120×7=840(千米)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