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鬼妈妈的观后感【优秀5篇】
《鬼妈妈》主要讲述卡洛琳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在新家里发现了一扇神秘的门,通过那扇门,她进入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世界。该页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电影鬼妈妈的观后感【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鬼妈妈》观后感 篇1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想起这乎歌时,我都会想起我看过一一问电影《鬼妈妈》,这部电影对家族教育非常不错。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叫凯罗琳·琼斯的小女孩对爸爸妈妈非常不满,总觉得她们俩对她一点儿也不好,她偷偷地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爸爸妈
妈对她多一点关心。然而,在一个星期天,她发现墙上有一个小门,并示意妈妈快快打开,可打开一看,里面是砖头砌成的墙,可凯罗琳·琼斯仍不死心,一定要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到了晚上,她再打开小门一看,大惊失色,里央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当她爬到另一个世界以后,她不但认识了一个新的妈妈爸爸,而且这个新爸爸妈妈对她都非常好,可是好景不长,渐渐地她觉得爸爸妈妈的“好”都是害她的,最后在她经过激烈的一知道番斗争后,不但救了新的爸爸妈妈,而且还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她渐渐地领悟到真正的爱是不善于表现出来的,爱她的人正是她身边的爸爸妈妈,从此以后,凯罗琳·琼斯也改掉了自身的好多毛病。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一直在想:“爸爸妈妈对我那么好,可我不但不领情还总是觉得她们不爱我,”仔细回想以前的事,其实都是我自己的错,比如以前爸爸让我多干些家务活,无非是想让我不要养成好吃懒做的毛病;妈妈让我多做些练习题,无非是想让我提高成绩;妈妈让我提前把新课预习好,无非是想让我在课堂上不置于听不懂……可是我却总是不想写、不想学、不想做……我真为我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感觉到后悔。
所以,我要向大家说,不要娇惯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多动动手,多动动脑,遇到任何困难让我们自己去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
《鬼妈妈》观后感 篇2
电影《鬼妈妈》,又名《卡洛琳》,是一部改编自旅美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同名畅销书《卡洛琳》的布偶动画片。资料讲述一个名收卡洛琳的小女孩,随父母搬到新的城镇后,在新家的客厅里发现一个神奇的门,透过门后的通道,她到达了一个和现实生活完全一样的镜像世界(鬼魅世界),在那里她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小伙伴及邻居,但他们的眼睛都被缝上钮扣,鬼妈妈为了永久留住卡洛琳,准备给她的眼睛也缝上钮扣,卡洛琳在黑猫和小伙伴的帮忙下最后战胜了鬼妈妈,回到现实世界。
“鬼妈妈”,很难想象一部儿童片会用这样有些恐怖的名字,说老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午夜惊慄片,怎样也不会想到是一个儿童片,这部片子在美国也是在今年2月才公映,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公映,我想中文版本还是译为“卡洛琳”本来的名字为好,虽然平庸了一点,但至少透过片名,就能让中国观众了解其是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即使不是迪斯尼出品,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用“鬼妈妈”这样的片名,其本意有可能是为了“出奇”,但也可能会吓倒很多小朋友(包括他们的父母),何况电影的资料并不是儿童不宜的恐怖片,取“鬼妈妈”这样怪名字,如果影响到电影的票房,也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鬼妈妈》一片,不但片名有些搞怪,而且电影的资料也是十分的诡异,也许是太西方元素,所以东方人理想起来有一些难度,如果父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孩一齐到电影院去观赏此片的话,父母亲最好事先做一些功课,否则会被孩子问的哑口无言的,父母亲连动画片都看不懂的话,今后在孩子面前还不威信扫地啊。不明白看过此片的朋友,看第一遍时有没有看懂此片,反正我是没有弄明白,个性是那个系在眼睛上的钮扣,根本不明白有什么个性的含意?还有所谓哥特式风格,还是之后上网搜索,才明白就是“鬼片”呀。也许我是多虑了,小孩子看电影也就是看个高兴、看个热闹,他们只要看到“好人战胜坏人”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会去探索银幕背后的什么“大道理”。
如果真要试着诠释影片的主旨,我觉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比较适合,所谓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出身时的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是透过父母的训练与外界打交道构成的人格一面,简单的说自我就是管理、掌控本我,不能让本我随心所欲,以至毁坏了自己。《鬼妈妈》的原著就是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一本故事书,小说中的卡洛琳的父母十分忙,没有时间陪她玩,为她作可口的饭菜,所以对现实很不满,当然就渴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就透过客厅里个性通道,进行了一个镜像世界,在那里她的父母对她十分的好,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当然小女孩本我的欲望是不可能无止境的得到满足的,所以她务必付出可怕的代价,最终她还是屈服了,控制了本我的欲望,回到自我的状态。因为儿童的人格正在构成、建立的过程,所以和父母亲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就是无数次的冲突后,孩子的自我得以构成,如果试图逃离父母亲的掌控,有能够带来的后果也就是灾难性的。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该片的传统制作风格,导演摒弃了现代电脑制作工艺,严格按传统的逐格拍摄,这种怀旧风格也许只是为了和影片故事风格相一致,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靠技术作为其买点,因为在此之前的原著,已经是十分畅销的书籍。本片主要观众群锁定为儿童,所以采用布偶动画片的形式,如果采用真人表演,也不失为一部好的故事片素材,也许和《哈利波特》系列片一样,火爆全球电影市场,成为老少咸宜的大片。可惜的是片中的卡通形象设计的并没有什么特色,不可能产生什么经典卡通人物,唯一的也许就是卡洛琳的小伙伴韦伯,形象很是怪异,给人印象还算是较深刻,能够作为电影衍生物推向市场,其它的形象有的不仅仅一般,甚至有些令人厌恶,在卡通形象这方面该片能够说并不成功。
《鬼妈妈》观后感 篇3
女孩卡罗林一家搬进了一个新家里,卡罗林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功夫去细心理会卡罗林,而且他们做的饭菜也很槽糕难吃,渐渐地卡罗林就很讨厌他们。
有一次,卡罗林在一片荒野上发现了一口进,并认识了男孩歪脖子,也认识了楼下两位邻居太太。
一天清晨,卡罗林收到了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布娃娃,但她并不知道寄布娃娃的人是谁。
她有一次帮她爸爸数新家的窗户和门时,她突然发现了有一道很小的门,于是她小心地用钥匙打开了小门,发现里面只是一堵墙,令她很是奇怪。
在搬进新家的第三天晚上,一只小老鼠“吱吱”跳进卡罗林的房间,并把卡罗林引到了小门前,女孩打开了小门,竟然发现石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隧道,卡罗林好奇地钻了进去,猛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儿,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纽扣,在这儿,也有卡罗林的父母,他们的眼睛也是纽扣,还自称爸爸二号和妈妈二号,这里的爸爸妈妈,他们饭菜做得很好,对卡罗林也特别好,这让卡罗林很喜欢这里,因为在这里,她想干嘛就能干嘛。于是,每到晚上,她就不由自主爬进那个隧道。
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妈妈二号想把卡罗林的眼睛也换成纽扣,卡罗林突然觉得害怕了,她就推托想睡觉,因为她知道,上两次只要一睡觉就会回到现实的家中。可这次好像不行,她睡了一觉以后还是没有回到现实的世界里,卡罗林急了,跑到那个小门前,可她发现平时温柔地妈妈二号此时已经变成一张鬼脸,恐怖地堵住小门。
当时,我真为卡罗林紧捏一把汗,看着鬼妈妈的摸样,我的身上也吓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妈妈二号变化这么大。
接着,卡罗林就被鬼妈妈扔进一间牢房,在这间牢房里有三个人形幽灵,这些幽灵对卡罗林说,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因为鬼妈妈,她靠那些娃娃的眼睛来窥视我们的不开心,最后他们被鬼妈妈安装了纽扣眼睛,结果他们的元气被鬼妈妈吸光了,所以被囚禁在这里。
就在卡罗林悲伤后悔的时候,她的好朋友歪脖子二号救了她,帮助她钻出了小门,回到了现实世界。
可是,当卡罗林回到家以后,发现她真正的爸爸妈妈不见了,她就躲在被子里面小声地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还是歪脖子的黑猫叫醒了她,告诉她,她的爸爸妈妈都被鬼妈妈捉去了,卡罗林此时才更加醒悟。
看到这里,我也感觉到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平时,父母严厉地时候也是这样不喜欢,现在没有了,才懂得父母的重要,哎!为什么要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拥有呢!
勇敢地卡罗林决定救回父母,她又来到了让她心惊胆战的非现实世界,和黑猫,歪脖子一起救回了爸爸妈妈,最终邪恶的鬼妈妈被消灭了。
真是让人紧张地电影,我们要懂得父母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就是好人,有可能是笑里藏刀。我们的父母表面可能对你很严厉,但他们是真心爱你的。
同时,我也对卡罗林这种知错就改,勇敢面对邪恶的精神所感动,我真佩服她!
《鬼妈妈》观后感 篇4
第一次看《鬼妈妈》这部电影是在儿童频道里,我还记得当时看完后整个人被吓得晚上睡不觉;现在突然回忆起来,再看一遍还是回味无穷。
女主凯洛琳我真的超级喜欢;在遇见危险和困难,会很快想办法应对,而且坚强又勇敢。在她和已经撕破脸了的鬼妈妈对峙那一段,凯洛琳借鉴黑猫的意见,和鬼妈妈周旋;又或是在最后假装猜错问题,实际上是为自己争取时间。要是我,我恐怕腿软地走不动了吧。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在看了一次之后再回味,是因为那些影片精彩的剧情和画面。凯洛琳打开的那扇小门象征着诱惑,而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诱惑总是带着危险的。凯洛琳的邻居虽然都有点奇怪,但他们心灵善良,需要理解的友好的对待。这部影片虽然说是儿童电影,但绝不是只给儿童看得;成人和孩子都可以透过这扇凯洛琳的小窗看见不一样的真相。
鬼妈妈,我心中的经典,也是公认的、定格动画的经典。
《鬼妈妈》观后感 篇5
据说由畅销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前半部分描述小女孩卡洛琳与父母沟通不畅,觉得寂寞无聊。她父母似乎都是吃文字饭的,整天码字,对其关心不够。某天卡洛琳透过家里的一道神秘门来到一镜像中,镜像中的人与物与现实一模一样,包括爸爸妈妈,但更加梦幻。小女孩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在镜像中都能够得到,包括亲情,食物,服饰,总之美梦成真。
这部分使我想起《潘神的迷宫》,还以为小女孩为逃避现实而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当中。但是,当镜像中的妈妈说坚决要把小女孩留下,且把她眼镜用钮扣缝合起来时了,电影的气氛陡然变得诡异起来。看来电影叫做《鬼妈妈》倒不是故弄玄虚。
后半段小女孩认识到现实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有温馨的地方。她极力逃出幻境,但是现实中的父母却被困在另一空间当中。于是她斗智斗勇,最后战胜鬼妈妈,一家人回到的现实中去,俗套的结局。
整体上,可能思考到要应对小朋友,全片对恐怖气氛渲染不够。少有使人觉得背脊凉嗖嗖地方。
看完电影生出一些个想法:即千万不要忽略小女孩的感觉,此年龄段的丫头古伶精怪,喜欢胡思乱想,父母稍有忽视,很易使她们像卡洛琳一样误入岐途--镜像中的鬼妈妈隐喻凶险;再就是,邪恶的东西很喜欢化妆成完美的事物,比如骗子,引你入彀,不可不防。所以小朋友们啊,千万不要吃那些叔叔阿姨给你糖,而且越是笑容可掬,越是牛奸似鬼;现实再怎样不完美,父母还是最爱你的人,不要为自己的一些所谓“感觉”而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
当然电影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化,而是要让你觉得爽。这片主角形像是玩偶式的,初看不习惯,慢慢就理解了。还能够一看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