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优秀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分享的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这简直是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但是,第二天,他依然驾机滑行在跑道上,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飞行的一路上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的一段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小时候经历了怎样的事而让他成为“孤胆英雄”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灼人(zhuó)
抽噎(yē)
恍惚(huǎng)
哄堂大笑(hōng)
晕眩(xuàn)
突兀(wù)
呻吟(shēn)
参差不齐(cī)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恍惚)
(2)一吸一顿地哭泣。(抽噎)
(3)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突兀)
(4)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哄堂大笑)
(5)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参差不齐)
3.文体知识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
“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4.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4分半钟看完。)
2.复述故事: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二)深层探究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
两层含义:一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话;
一是指把大困难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最终战胜困难的人生哲理。
2.我从这次人生体验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请从文中找出提示主题的中心句。
【交流点拨】中心句: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知道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三)语言品析 这篇文章语言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富有哲理。请细细品味下面的语言。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一句中“巨大”一词,是否用得重了?
【交流点拨】不重,对一个很胆小的孩子来说,独自摸黑爬下悬崖确实不容易。这是战胜自己恐惧心理后取得的成功,“巨大”恰好表达了“我”当时真实的心理感受。
2.“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直跳”中的“瘦弱”有什么表达作用?
【交流点拨】再次表明“我”身体的病弱,与前文“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照应,也为后文“我”战胜困难后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作铺垫。
(四)创意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画画,才能画出新意;
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从“我”的角度:体弱、胆怯的“我”为什么要去爬悬崖?文章哪些语句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交流点拨】体弱胆怯的“我”去爬山是因为好朋友杰里“胆小鬼”刺激了“我”的自尊心、好胜心,于是冒险去爬悬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跳动”“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
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麻木”等体现了“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2.从父亲的角度: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交流点拨】
(1)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我”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山。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会让他更加娇气,永远都软弱无能。只有在磨炼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炼的只会是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2)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可能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3.从杰里的角度:杰里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交流点拨】如果我是杰里,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里帮“我”,而杰里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里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里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里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里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4.从四个孩子的角度:
【交流点拨】 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这四个孩子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种做法是很不应该的,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才对。
(五)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战胜了陡峭的山崖这件 小事,但作者却从这件小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 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这个道理让 作者受益终生。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 板书设计 走一步, 起因:别出花样 去爬悬崖 再走一步 经过: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分解困难
结果: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赢得胜利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的(小事)
以小见大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大理)
五、拓展延伸
1.请从所学知识中找出几句关于困难与挫折的名言警句。
【交流】
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②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④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2.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的失败,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应如何去面对?
【交流】例: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
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那么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结构特点,体会本文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比较适合朗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经历让你至今依然不忘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带给我们的宝贵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检查预习。找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三、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找学生范读,边读边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读完后,你最想说得是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说明了什么?(或者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家长怎么样来教育学生?请小组讨论完成。
四、质疑问难:讨论明确以后,集体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做适当指导点拔。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2、研讨与练习二。
3、研讨与练习三。以上由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1、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
2、布置作业:A类:抄写“读一读,写一写”,理解词语含义。B类:根据“研讨与练习三”的要求,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检查预习
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不能动弹(tán)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bo)连攀带扒(bā) 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词语训诫迂回凝视啜泣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默读课文,复述大意
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我们现在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五、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七、作业
抄写词语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篇4
语文课上,人声鼎沸。学生们正在热烈的讨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很多都是佩服文中的父亲的:善良、和蔼、慈祥、有智慧、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这么冷静的指挥自己的孩子克服困难,不但让孩子体会了成功的感受,而且给了孩子一辈子的勇气。甚至有学生感叹,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父亲,我要是这个儿子该子该多么幸运。我看讨论得差不多了,正准备进入下一个讨论“你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时,一个名叫王寅的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那四个小伙伴。”我有些吃惊,按一般人的理解,那四个小伙伴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但嘲笑“我”,还对“我”弃之不顾。这种没有同情心的人,是我们所不齿的。不过,我还是很有耐心的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我喜欢他们勇敢,他们敢于去爬悬崖;我喜欢他们为了自己达到目的,敢于舍弃。”“哦?他们敢于舍弃什么?”“老师,我知道,你们都会觉得那四个小孩无情无义,你们会认为他们四个没有同情心,把身体不好的‘我’扔在悬崖上。但是,老师,你们有没有想过,第一,那四个小伙伴并没有要求‘我’和他们一起去爬悬崖,第二,他们也有自己的任务,就是如何最快的爬过悬崖。第三,如果他们都去帮助‘我’了,有可能,他们全都会被困在悬崖上,天黑也不能下来。还有,现在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谁没有能力,谁就会被淘汰。”说着说着,在有一部分学生的不赞同的嘘声中,他越说越小声,但还是十分坚持。“那你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就不需要同情弱者了吗?”“有必要同情弱者吗?”“我觉得有,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是强者,所以,要大家一起进步!”“邓小平还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呢?”“并不是富起来就不管别人吧!”我还没有要求讨论,一场辩论赛就已经拉开帷幕。我耐心的听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心里说不出的激动,我喜欢这种氛围。这才是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一天都去管别人了,你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吗?比如街上这么多乞丐,你再有钱,管得过来吗?如果你去应聘一个高薪职位,你会不会因为同情别人而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如果在奥运会上,刘翔看见那个什么逊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来,他能得冠军吗?. 王寅虽然势单力孤,但一点儿也没有胆怯。他连续几个棘手的问题把同学问住了,大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我。我在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才七年级,他怎么会想得如此深沉?其实他讲的都是事实,有一部分应该说是正确的,至少是客观现实。那我又该如何引导他呢?”我微笑着看着王寅,遭到大家的反对,他表面上很坚持己见,但已经有点气恼了。我说:“我个人是很佩服王寅的!一是他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而是他善于思考生活,你们也听到了他刚才的一番话,如果平时不动脑筋是说不出来的。!”王寅的脸上明显的放松了许多,甚至有了一些得意的神色。虽然他极力掩藏。“今天,其他同学表现也不错。在这里,我也不对你们两方的意见做出‘终审判决’,我将两个故事:一个是大雁的故事。说是每一个大雁的雁队中,如果有一只大雁生病或者是受伤,这个雁队一定会有两只健康的大雁留下来照顾它,和它一起越过田野、飞过小溪,对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和困难,面对所有的困难和危险,直到它痊愈或死去。第二个故事是一个测验:一个外国女士到了中国的一所学校,邀请了五位小学生做一个实验,把五个拴着线的小球放进一个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里,要求孩子们在30秒以内把自己手上牵着的那个小球拉出来,如果没有拉出来就会被海水淹死。听完要求以后,其中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见他和几个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后再示意女士可以开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后,只见最小的那个孩子首先奋力一拉,他的小球出来了,5秒,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最大的那个孩子最后拉出了他的小球,30秒,刚好完成。那位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连声称赞中国小孩了不起。她说‘我在许多国家都做过这个实验,但其他孩子都是在命令下达后,争先恐后的往外拉,结果全部被淹死了。只有你们真正完成了这个实验!你们真是好样的!’”故事刚讲到这里,下课铃声响了。我给同学留了一道思考题:你知道奥运会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吗?你如何看待竞争与合作互助?这堂课结束很久以后,我还一直在思考着这节课上发生的一切。 感悟: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习惯了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可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而且以后从事的职业也不会相同,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要他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呢?但是,学校既然是教育社会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动活泼的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个人认为,潜移默化比较好,如果是生硬的说教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