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的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一面》的教案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面》优质教案 篇1
一、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瘦)
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
(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__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一面》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课文语言内敛深沉,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教学时要通过自读自悟——移情体验——朗读品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研读“我”漂流过程中的危险经历。
4.了解国旗的来历,初步感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民族尊严的象征。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隐藏其背后的情感。
2.重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成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努力实现“目标三维度”的融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祖国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壮胆鼓劲 无影无踪 荒芜人烟 转来转去
1)读成语 2)用成语说说课文内容
师:是呀!此时的我精疲力竭,饥饿难忍,最需要的是什么?(食物)当我第三天中午,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时,我遇到的是一位怎样的老板?
二、品读感悟:
1、品读 面包点老板态度的变化
学习方式(跳读感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根据反馈 .1、)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
(这是一位冷漠的老板)感悟并说明理由
2、)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这是一位善良、热情的老板)感悟并说明理由
师:猜一猜,那一个面包要多少钱?(0.5元、1元、5元)这么便宜的东西,他不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来,他却愿意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要多少?
学生猜一猜
2、研读 引起面包点老板态度的变化的原因是“我”的爱旗行为 爱国情怀感动了他
研读6——11自然段,想想“我”的哪些爱旗行为感动了你?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细细品。
交流
☆我犹豫了一下, 把国旗慢慢解下来, 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 经过河水的冲洗, 依然是那么鲜艳。
(对于此时饥饿的我来说,面包是救命的呀,我犹豫什么?)
(慢慢解、再展开)这两个动作让你感受到什么?——对国旗的爱护
感情朗读
☆我愣了一下, 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理解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真是心潮起伏啊。我会想些什么呢?拿出小练笔,赶紧写一写。小练笔:我楞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一时间,我心潮澎湃:( )。
师:是呀?换,可以填饱肚子,换,可以继续生存。可我怎能用国旗来换呢?怎么能用比我生命还重要的国旗去换呢
☆出示: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结合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当时非常虚弱。
趔趔趄趄地走是怎样走?学生体验感受——头重脚轻,难以支持身体平衡,就要倒下
这一走意味着什么?(继续饥饿,生命危险)这一走走出了什么?(骨气、尊严)
这是一个又饿又累,还带着伤痛的年轻人啊!小小的一块面包,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或许就意味着——(生命)。
但是——我宁愿 (
),也 (
)。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没有争辩,没有抗议,而是用(行动)表达了对老板无声的抗议,对五星红旗的深沉的爱。
指导学法:作者没有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也几乎没有写“我”说的话,而是通过我上午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我的内心情感,这些行动更有力的表现了“我”的爱国之情。
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再次体验情感。
三、回归切入点,升华主题
1)“我”行动最终赢来了面包店老板的尊重,齐读最后两段。
2)对面包店老板或课文中的主人公,你想说什么?
小结:故事中的“我”,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五星红旗的尊严, 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重;而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正用他们的努力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3)现在,就让我们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 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吧!(课件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图:南极升起五星红旗;香港、澳门回归升起五星红旗;申奥成功;载人航天;刘翔夺冠……)
《一面》教案设计 篇3
总 课 题
人物风采总课时
2第 1 课时课 题《一面》修改稿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思路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3.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员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1.自学文中生字词。2.练习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你们知道他的为人吗?(指定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阿累。二、简要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鲁迅逝世,《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逝世的专号,向作者约稿,于是作者回忆起四年前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写下了《一面》这篇文章。三、整体感知课文1. 解决生字注音踱 窖 嵌 捻 抖擞 窘 挲 颓 恣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补充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备课札记2.复述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第一部分 1—38 可分三层1—2 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3—17 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18—38 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第二部分 39—43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四、分析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1.思考:作者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重点展示了他的什么特征?各有什么侧重点?五、布置作业1. 背诵第二部分2.课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之外,还有三处分散局部的描写,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表现的鲁迅的特点。3.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教后记]第一课时还是以疏通课文为主,能把三次集中描写和三次分散描写找出来并略做分析就可以了。把集中的讨论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放到第二课时去,这样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传统,但这种课文有时用传统的方法还是比较合适的,并不一定要刻意求新。关键是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意见。小组讨论口头回答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析三次描写的异同?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组织学生讨论,并小结(投影。注意控制时间可画表分析、比较总 课 题
人物风采总课时
2第 2 课时课 题一面(修改稿)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2.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3.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课前准备及预习要求:在复习的时候先集中分析一下三次描写的异同,讨论明确一下鲁迅的人物形象。联系同步导学,加强助学工具的作用。1.抄写今天所学字词。2.练习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 字音2. 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共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3. 课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之外,还有三处分散局部的描写,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表现的鲁迅的特点。二、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对鲁迅爱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点词语的作用。讨论明确如下句子:1. 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2.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3.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战士!三、集体朗读39—43自然段,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集体朗读,尝试背诵2. 体会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学生板书口头回答学生自由朗读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学生朗读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备课札记1. 阅读讨论我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望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四、讨论思考:作者以“一面”为题,好在哪里?五、拓展提高你对鲁迅先生有多少了解,读过他的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对 “文如其人”“写作文先要学做人”语句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部分2.完成作业纸3.预习《我的老师》[教后记]一面学完以后布置了一篇周记让学生写,发现学生们在写外貌时还是不能脱离先写外貌后写事的小学生模式,更别谈上什么多次不避重复的写外貌的了。这篇文章要学生学的看来不只是一种精神的渗透,还有这种学习技法的学习啊。也就是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小组讨论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小组活动请学生列举名句安排一个质疑的环节,这篇文章的点太短,铺开来讲可能会碎,现在的设计很好,但引导质疑下会更好点的。
《一面》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案设计 篇5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导学生揣摩抓住外写画人物的方法。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那么几个,其他学生都比较沉默。我想是因为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较少,谈体会时不知从何处谈起。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我忽视了这一点,所以课堂上学生没有做到积极参与。
其次虽然是体会到了本文的写法,也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拓展练习。知道与运用还有一定距离,今后设计时一定要安排学与练的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面》教案 篇6
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课时 2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方法设计 感悟法
朗读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整节课的设计以“爱国旗”为教学核心,展开了一条“链”,整合每个教学环节,(找出最感人的句子——了解当时我的处境——找其他感人之处)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蕴涵的“爱国情”,从而使课堂中的“爱国情”自然的生成、深化。教学中我本着以点带面的初衷,从一点切入,然后逐层展开,层层递进,直至最后揭示文间主旨,达到训练目的的教学方法。这样层层剥笋容易激起教学高潮,这样扣词析句,字词落实,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火花不时闪现,达到升华情感的。效果。 师:
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2.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3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4、学习生字词
5、熟读课文
6、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7、.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8、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
9、.摘抄文中感人的语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词语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抓住读这一教学环节特点,让学生勾出作者“爱红旗”的句子自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于此类课文有一些陌生,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三年级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引导学生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难点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生: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观看升旗仪式后的感想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学习生字词
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一面五星红旗
爱 国(红色心形图)
敬 重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留学生尊重、热爱国旗的爱国之心”为主线,引领全文的学习。课堂伊始,我以香港回归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感共鸣,继而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国旗的认识和感受。但是,我没有料到,不知是学生每周都升国旗太熟悉了,还是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学生站起来说的寥寥无几,教室里一片沉默。我有些急,心想学生没有感受这课可怎么上?但又一想,这不正是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体会到了作者对五星红旗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朗读、感悟课文,找出反映这种情感的句子或段落有选择地细读、体会,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在集体交流中选择“我”拒绝交换国旗的部分重点理解,进行感情朗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全文中心,升华情感。通过这样步步深入地理解感悟,学生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那位留学生的内心深处,理解了他的矛盾挣扎,理解了他心灵的激烈斗争,最后,爱国心战胜了一切饥饿与困苦,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国旗的尊严,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光引导学生正面理解,似乎还不够深入。其实还可以引申到由于以往中国较为贫穷、落后,不被外国人所敬重。现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人刮目相看,越来越赢得了各国的尊重这一角度来理解、把握、体会,那样带来的震撼可能会更大一些。
《一面》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和9个词语。
2、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从“面包店老板”的一言一行、“我”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感人的句子。
3、能积极参与学习。感受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老板对我的理解和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我”一举一动的关键词中体会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
2、难点:
从老板一言一行的'态度变化中体会对“我”的理解和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单元导读。
2、课文插图。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板、写、读、问、读、评)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题目是:一面五星红旗。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旗”。齐读课题。
2、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吗?用手势告诉我。读过几遍?
3、很好,同学们有预习的好习惯.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谁来读?
(正音、多音字)
师评:离开课文能读准这些词语。真能干!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读、练、复述、梳、结)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回课文,自由的,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由读。
(巡视、发现、点拨按先、再、最后说)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不慌,人人动口练一练)
谁来告诉大家,比比谁会倾听。
师评:(概括)你抓住了一些重点词来介绍,把长长的一篇文章,给读短了!
师评:(具体)真好,你能用上“先、再、最后”有顺序地说,让我们把故
事听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们)讲故事时,先介绍的什么?再说了什么?最后说的什么。
板书:
漂流遇险 拒绝交易 得到救助
师指板书:
课文就是这样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三、自读自悟,发现变化,提出疑问(找、读、比、读、疑)
1、(指板书)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我”漂流遇险,得到面包店老板的救助。在这个过程中,老板的态度有变化吗?(有)在课文中找找老板的态度变化的句子读读。
2、指名说2个句子(随机出示)让我们读读这两个句子。
男女分读。
3、你发现老板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先不愿意给我面包,后来帮我付费。
(你从是从那儿读出这个变化的?能找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吗)
先要“平等交易”,后来说“费用由我来付”。
(你是从老板的语言描写中读出他态度的发生了变化)
(谁有新的发现?)
先摊手一脸无奈,后来竖起大拇指。
(这是写老板的什么变化-动作变化)
(还有新发现吗?)
先态度冷淡。后来态度很热情。
(真的会读书,还读出了老板语言、动作背后的感情。)
4、平等交易是什么意思?
(自由说)
同学们,“平等交易”也是国际交往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用的惯例。
5、我们从老板的 “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这个口口声声要求与我“平等交易”的老板,最后却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态度确实发生了的变化!
6、让我们来再读一读这个变化。
男女分读。
短短的几分钟里,我一句话也没有说,老板对我的态度就像变了一人似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老板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正是课后练习题中提到的问题。)
《一面》优秀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2、学生标自然段。全文计35个自然级。
(二)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1自然
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个层次:①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事体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写“我”渴望得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购买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写鲁迅低价卖书和赠书。
四、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提示: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时、地、人、事,引导学生分别划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以至于“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这是旧社会汽车工人生活的写照。“摇晃”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工人辛苦颠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提示,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在写肖像之前,首先写书店里“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说得很快”、“有时忽然一阵大笑,象孩子一样的天真”,气氛和谐而又活跃。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样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的大致轮廓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摘要板书:“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
(二)学习4——14自然段。
1、这一层,写了作者翻检书籍和内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写了“我”渴望买书却又力不从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作者觉得怎样?翻到《毁灭》一书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毁灭》时,马上记起杂志上介绍过“是一本好书”,又见到“鲁迅译”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可见鲁迅著作的感召力,鲁迅是为劳苦大众说话,和劳苦大众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将第5自然段删节过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毁灭》?”加上这一句,更显
出“我”的惊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检过一般的社会科学杂书作过比较之后,此时,尽管“秋风”“细雨”(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扭”字,很形象,把风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我”却就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阳光一样,惊喜之情,无可言状,“《毁灭》?”句正表达了我的这样一种心情,表达了“我”渴望读到鲁迅的书的一种急切之情。“赫然”表达了对鲁迅的无比敬仰,“……便……立刻……”,又表达了惊喜之情。
3、请大家说说这里的“忽然”一词的作用。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者对社会科学杂志不合意,“秋风”“细雨”又令人冷得扫兴,通过“忽然”一转,又是另一种感情,这样不仅使前后文贯连了起来,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毁灭》的渴望和对鲁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鲁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内山老板对“我”热情接待的感情。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
6、引导学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鲁迅译的《毁灭》,却又无钱买书这种矛盾心理的词语、句子。词语:“窘”、“踌躇”、“摩挲”,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注释;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下一课再学习。
五、布置作业
除常规作业外,可加下面标点训练: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不看课文,作后自对):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一)“我”正踌躇,老人出来了。文章又一次集中笔墨描绘了鲁迅的肖像,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二写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与一写肖像作比较。学生齐读节16自然段。
(二)指定学生上黑板摘要写出二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教师整理、修正(板书要求参考板书设计总表有关部分)。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分析: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四)集体慢速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最鲜明的外貌特征,描绘出鲁迅精神状态的肖像写作特点。
(五)第17自然段写作者仔细观察后的深刻感觉,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请同学上黑板作这方面的选词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按摩)(严厉、严肃)和——(慈祥、慈爱)交织着的——(抚摩、抚摸)似的。
(六)要求学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人物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用人物行动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写)的有关文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肖像描写集中在第16自然段。②语言描写:“你要买这本书?”“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这种诚恳的劝告,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挚爱。③行动描写:“他看了我一眼”、“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这样的诚恳、热情,这与平素见到的“西装同胞的嘴脸”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心理描写,集中在第17、第21两个自然段。本文较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七)讲读第24——31自然段。
教师范读。简析:通过对话描写,说出了鲁迅的赠书。鲁迅的赠书使作者大为感动、振奋,平添了力量,恢复了勇气。在这基础上,三写鲁迅肖像。我们看,三写鲁迅肖像与前两次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边归纳边板书)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同时,对烟嘴和长衫写得更细了: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牙黄羽纱的长衫”作者所以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心情和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将第三次肖像描写与前两次相同的和不同的,分别用双线和单线把它们划出来)当作者想起这正是哪本杂上的一段访问记所写的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请同学们回答,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学生回答,明确:“您就是——”,“——”这里表示由于十分高兴激动而说不出话来:“结结巴巴”、“喜欢得快要跳起来”;“一定是他!”“一定是他!”的重复;两个“蹦”字。鲁迅的表情是“微笑”、“点头”,显得那样的安祥、慈爱,充满了对穷苦工人的信赖和关切,对青年一代的鼓励和希望。
指名朗读第30自然段。启示体会用词: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集体朗读,要求将第27自然段和第30自然段中“这一来不会错了……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连起来读,进一步体会通过肖像描写突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的作用。“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用时间的停顿突出“瘦”,与上文的顽强呼应,显示了鲁迅的精神状态。
(八)结语:“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见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的品格是多么伟大!“一面”的印象有着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三、布置作业:
(一)课本“思考和练习三”。
(二)预习思考:课本“思考和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作业(一)”,答案参见前两教时的有关内容。(教师归纳时,出示板书设计总表)。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集体慢速朗读第32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在“历尽……”“受尽……”“艰苦”和“虐待”的情况下,能“咬紧”牙,“哼都不哼一声”,“总是昂着头”?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思考、议论,明确:这力量是从“一面”来的,是“一面”给了作者这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提问:在这一段里接连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表达思想内容来说,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回答,明确:这一系列词都是写“我”在种种艰苦和非人的'待遇面前怎么能咬紧牙关,昂首挺胸的,充分显示了“一面”给人的巨大力量。
提问学生:“历尽”与“受尽”的位置在文中能否对调?明确:不能。互换后动宾搭配不当。
(二)学生自由默读第32自然段 加深理解上述内容。
(三)齐读第34、35自然段。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进一步写了“一面”的力量,决心“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四)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三、课文小结与当堂巩固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