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1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
(1) 假:借 (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赏析 篇2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 篇3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 以:⑤以衾拥覆 以:⑥俯身倾耳以请 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以:1、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②____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 计日以还 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⒑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 ⒌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 篇4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①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②知其③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道:学问,道理。 ②庸:岂,难道。 ③其:大概。
(节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礼愈至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从而师之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古之学者/必有师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小题4:甲文中作者选择“德隆望尊”的“先达”和“硕师”为师,乙文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于“择师之道”,两位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说说你对“择师之道”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
小题1:(1)致:得到 (2)至:周到 (3)受:通“授”,传授 (4)师:学习,把…当成老师
小题1:C
小题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2)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小题1:要点与评分:能结合文段内容及学习经历表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有据,表达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C最正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5
(三)文言文阅读(16分,11—13每小题3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至合,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差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宫。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
【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思泽。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陟∶登。踬∶跌倒。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
B、犹幸预君子之列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
C、上感悟,遽起遽∶立即,匆忙
D、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左右∶侍从,近旁的人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以中有足乐者以资冥福
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命即其家斩之
D、其有疾乎其真无马邪
1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和'笔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乙文中的'笔记'则是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
B、甲文宋濂详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目的是勉励后辈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治学。
C、乙文朱元璋在孝慈皇后的劝谏下,两次免了宋濂的死罪。孝慈皇后前后两次劝谏的方式如出一辙。
D、甲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对朱元璋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的刻画了他复杂的性格。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答案:
11B12D13C
14、(1)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会是他人的过错呢?
(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